eSIM时代启幕:联通预约开启,6万人已抢约
关键词: eSIM iPhone Air国行版 中国联通eSIM预约 中国移动eSIM业务 中国电信eSIM业务
随着市场对“iPhone Air国行版”的期待值拉满,中国联通官方宣布eSIM业务正式开启预约,这一消息在通信行业和消费电子市场激起层层涟漪。联通的这一动作被视作eSIM手机业务在中国大陆从“试点”走向“普及”的关键信号。
10月13日,中国联同官方宣布“eSIM预约通道正式开放”,截至发文,目前在线预约人数已达6万余人。
目前,中国大陆用户激活iPhone Air的eSIM功能,仍需前往中国联通指定营业厅,携带身份证原件及现有实体SIM卡(如有)进行实名认证。
eSIM(Embedded SIM)是一种将传统SIM卡芯片直接集成在手机主板上的技术,无需实体卡槽,通过数字方式激活运营商服务。
中国联通作为“先行者”,已在部分省市恢复eSIM服务支持,此次预约更是将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公开信息,苹果最初在iPhone Air发布时在官网标注仅中国联通支持eSIM服务,并计划于2025年9月19日首发开售。但在预购开启前(9月12日),苹果突然宣布延期发售,并将官网说明改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为本产品提供eSIM支持,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
中国移动明确表示“已准备好全国铺开,将另行通知上线时间”。 中国移动已于9月21日上线预约服务,仅4小时内排队人数便突破15万,但目前仅限重庆、浙江地区号码预约,且需线下营业厅办理。中国电信虽稍显“低调”,但也在加速制定行业规范,预计年内将跟进开放eSIM业务。
中国工信部已批准运营商在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领域推出eSIM应用,这一批复允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为用户提供eSIM服务。具体应用包括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提供蜂窝网络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APP办理相关业务。 而手机eSIM的全面商用仍需等待商用试验正式批复。
苹果iPhone Air发售的延期原因与国内eSIM监管审批流程相关。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已做好技术准备,仍需等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监管机构的最终批准。苹果官方回应称“正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力争尽快在中国推出”,具体发售时间将待审批通过后公布。
目前,三大运营商对eSIM手机业务的推进已进入“加速期”,正逐步打破此前“各自为战”的试点格局,为eSIM手机业务的全国性落地铺平道路。
根据运营商规定,一台eSIM手机仅能办理激活两个国内运营商的eSIM号码,同一eSIM手机每自然月最多可新入网开通2次国内运营商的eSIM号码。开通eSIM号码的用户须符合"一证五号"要求,并在开户后72小时内完成卡数据下载。
目前并非所有eSIM激活都需要去营业厅,许多运营商支持线上激活,但具体流程取决于运营商、手机品牌和设备型号。 一些运营商在推出eSIM业务初期可能需要线下实名认证,但随着技术发展,线上实名认证越来越普遍,例如通过手机自带App或官网完成。
不过eSIM的初始安装需要互联网连接才能下载和配置数据。此前中国移动上线的eSIM业务说明,开通eSIM号码的用户须在开户后72小时内完成卡数据下载。
监管机构对于eSIM在手机端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主要顾虑有两点:一是eSIM更换运营商更便捷,可能加剧用户流失,影响电信市场稳定;二是无实体卡特性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增加电信诈骗风险。因此,监管更倾向于“先试点、后推广”,通过小范围验证安全可控性,再逐步放开。
eSIM降低了用户换运营商的门槛(无需换卡、远程即可切换),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加剧。但另一方面,eSIM也能催生新业务场景,如“多终端共享号码”“国际漫游便捷开通”等,为运营商带来增量收入。
从芯片到模组,eSIM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成本持续下降,技术稳定性不断提升。在消费终端领域,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10亿,2030年增至69亿,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其中苹果与华为率先开启“无卡化”破局,iPhone17Air全球版将取消卡槽。
在物联网领域,eSIM连接数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至2026年预测的1.95亿,实现近8倍增长,其中车联网、智能表计、工业传感器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中国联通eSIM预约的开启,以及iPhone Air国行版的“呼之欲出”,正成为eSIM手机在中国大陆落地的“催化剂”。 eSIM的时代,即将在中国大陆正式启幕了。
责编:Amy.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