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北京大学攻克30年来氮化镓动态电阻难题,应用市场有望再拓展
2024-01-09 来源:贤集网
260

关键词: 晶体管 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

近期,北京大学团队研发增强型 p 型栅氮化镓(GaN)晶体管,并首次在高达 4500V 工作电压下实现低动态电阻工作能力。

研究人员在 GaN 功率器件的表面引入新型有源钝化结构,在蓝宝石衬底成功制备具有该结构的新型器件。所制备的器件击穿电压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大于 6500V 的耐压能力。

通过提供低成本的增强型 GaN 功率器件解决方案,攻克了制约 GaN 功率器件近 30 年的动态电阻难题,打破了“GaN 功率器件不适用于千伏级工业电子应用”的固有观念。



具体来说,在 4500V 工作电压下,超高压 GaN 功率器件的动态电阻退化仅为 2%。与之对比的是,同一晶圆上的传统器件在 500V 工作电压下,动态电阻退化已超过 100%。

该技术有望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传输、分布式储能、清洁能源、数据中心电源等应用设备提供高效率、轻量化、小型化的能源管理系统。


行业瓶颈:GaN 功率器件难以用于千伏级别电压等级

GaN 半导体材料因具备卓越的耐压与输运特性,有望推动电子设备在系统效率提升、系统微型化发展方面取得革命性进展。

目前,GaN 功率器件的电压等级并非受限于击穿电压,而是被局限于高压工作后的动态电阻退化。动态电阻退化源于器件表面的深能级陷阱响应速度极为缓慢,一旦填充电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些表面负电荷排斥沟道中的电子引起动态电阻退化。

同时,GaN 功率器件又依赖于表面深能级陷阱态,为导电沟道提供载流子。因此,动态电阻退化被认为是 GaN 功率器件的本征特性之一。

经历近 20 年的研究,目前业界普遍采用 3 至 4 个场板结构,可以将 650V 电压等级的 GaN 功率器件的动态电阻退化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

然而,对于更高电压等级的器件,所需场板数量成比例增加,每增加一个场板就需要多一次光刻。若想实现 6500V 的 GaN 功率器件,则需要几十次额外的光刻,因此失去了现实意义。

有鉴于此,工业界与学术界形成普遍的共识:GaN 功率器件不适用于千伏级别的电压等级。


解决有源钝化 GaN 晶体管的三个技术难题

那么,是否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动态电阻退化的问题呢?

早在 20 年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研究人员尝试采用一个 p 型半导体层,来屏蔽器件表面陷阱的影响,但未取得理想的结果。

魏进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博时,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屏蔽效应消除表面深能级陷阱态的影响。彼时,很多国内外课题组发现 GaN 功率器件阈值电压漂移的现象,并认为这是 GaN 半导体材料缺陷引起的。

2019 年,他在研究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因为器件结构设计,会出现电荷存储现象造成器件特性漂移。因此,当产生电荷损失时,没有电荷源泉可以快速补充电荷,导致器件稳定性变差。



经过分析,魏进发现 GaN 功率器件有类似之处。“这说明 GaN 器件的阈值电压本质上是动态变化的,而非由材料缺陷所导致。”他说。

后续很长时间,魏进都在研究如何验证这一理论。他与所在团队发明了一种测试方法,对器件内部的存储电荷量与阈值电压漂移量分别测试,发现这二者完全吻合。

基于此,他们提出 GaN 功率器件动态阈值电压理论,让“动态阈值电压”概念成为 GaN 功率器件的普遍共识。

加入北京大学后,魏进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重点包括 GaN 功率器件、SiC 功率器件以及功率集成电路技术。

他和团队成员再次将注意力投入到“动态电阻退化”这个古老的方向上。之前,在动态阈值电压理论上的研究给他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魏进表示:“当我们再思考如何屏蔽表面深能级陷阱态时,意识到为屏蔽层提供能够快速响应的电荷源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有了这一概念的雏形。”

最初,该团队认为,屏蔽电荷的源泉应该是固定电位,器件中的固定电位只有器件源极,即参考电压 0V。然而,p 型屏蔽层的引入会耗尽下方的电子沟道,造成电子浓度的减少甚至消失。

因此,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怎样弥补屏蔽层下方的电子损失。魏进表示:“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屏蔽层与栅极连接可利用栅极的正电压所产生的场效应,来恢复屏蔽层下方的电子浓度。”

在零电压偏置下,有源钝化层耗尽下方的电子沟道,实现增强型工作模式。当需要器件导通时,研究人员采用一种与传统器件截然不同的方式产生电子沟道。

具体来说,传统器件利用表面深能级陷阱为沟道提供电子,而该器件则是利用栅极电压的场效应作用,重新在沟道中产生高浓度的电子。

但这时仍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器件的耐压能力是否会受到有源钝化结构的影响?根据在 GaN p 沟道晶体管的研究经验,魏进发现,当 p 型层足够薄时可被耗尽,从而实现超高的耐压能力。

至此,有关有源钝化 GaN 晶体管的三个主要技术难题被完美解决,即如何实现低动态电阻、如何实现增强型工作模式、如何承受高压。“相关的实验结果也充分验证了我们的想法。”魏进说。

该器件展示了沟道电子的产生可以不依赖于表面深能级陷阱态,并且,表面深能级陷阱态的影响从原理上能够被完全消除。最终,该器件同时实现了三个关键特性:大于 6500V 的超高耐压、增强型工作模式以及超低动态电阻。


氮化镓应用不断扩充

前10年一直在消费电子领域冲浪的氮化镓(GaN)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近两年来逐渐在汽车、数据通信以及其他工业应用等行业崭露头角。

消费领域一直是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采用GaN的主要驱动力,其中电力设备市场为主流市场,快速充电器为主要应用,此外还包括一些音频设备等。借助GaN,智能手机制造商可以制造尺寸更小且性价比更高的充电器。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基于GaN的充电器都在65W左右或以下,业界表示这是性价比的“最佳点”。但是,随着市场对于更高功率的需求,智能手机快速充电器的目标功率高于75的新趋势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动智能手机 OEM对GaN的采用。大多数国家超过75W的功率需要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这需要使用更多的GaN含量。



另外,在汽车、数据通信以及其他工业应用中GaN技术的得到进一步应用。比如在汽车领域,其主要驱动力将是电动汽车的车载充电器(AC-DC转换)以及DC/DC转换器(电压范围为48V至400V)。市场消息显示,大概到2030年左右,OEM将开始考虑在主逆变器 (650-800V) 中集成GaN。

从市场情况看,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与GaN器件供应商合作。如德国汽车系统制造商ZF与以色列GaN公司VisIC合作,意大利汽车零部件制造商Marelli则与GaN器件公司Transphorm合作等。


氮化镓器件有望持续放量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优越性、实用性和战略性,被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全面部署,包括氮化镓在内的器件将成为发展主流。

氮化镓产业链一般划分为上游的材料即衬底和外延片、中游的器件和模组、下游的系统和应用。从各环节来看,欧美日企业发展较早,技术积累、专利申请数量、规模制造能力等方面均处于绝对优势。

我国在自主替代大趋势下,目前在氮化镓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所涉足,在政策支持下已在技术与生产方面取得进步,产业结构相对聚焦中游,多家国内企业已拥有氮化镓晶圆制造能力。

此外,5G通讯的革命性转变重塑了射频技术产业,也为我国氮化镓器件带来重大的市场机遇。5G通讯基站是氮化镓市场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氮化镓射频器件主要应用于无线通讯,占比到达49%。氮化镓材料耐高温、高压及承受更大电流的优势使得射频器件应用在5G基站中更加合适。随着国内5G基站覆盖率不断上升,对氮化镓射频器件需求将更大。

此前,通过性能优化、产能提升、成本控制之后,我国氮化镓在消费电子领域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主要驱动力。未来,随着下游新应用规模爆发,以及氮化镓衬底制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氮化镓器件有望持续放量,将成为降本增效、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市场接受度和行业景气度不断攀升

目前,氮化镓已经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应用空间。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新技术,也是全球各国争相角逐的市场,并且市面上已经形成了多股氮化镓代表势力,氮化镓的市场接受度和行业景气度正在不断攀升,技术革新也在不断推进。

同时,随着5G通信生态、AIGC、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高效、高能的半导体器件需求将日益增加,氮化镓器件作为重要的功率和射频器件,将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新基建、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的持续推进,氮化镓器件将在太阳能逆变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伴随5G通信和消费电子业务的确定性增长、新能源赛道与数据中心的集中爆发,未来3-5年氮化镓器件将在5G通信基站、高功率电源、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出现较快增长。

可以说,氮化镓在性能、效率、能耗、尺寸等方面较市场主流的硅功率器件均有显著数量级的提升,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氮化镓是自然界没有的物质,完全要靠人工合成。氮化镓没有液态,因此不能使用单晶硅生产工艺的直拉法拉出单晶,纯靠气体反应合成。另一方面,由于反应时间长,速度慢,反应副产物多,设备要求苛刻,技术异常复杂,产能极低,导致氮化镓单晶材料极其难得。但是目前来看,缺点在于产品成本很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期待氮化镓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要想氮化镓产能提升、成本控制并形成完全产业链,所面对的挑战也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已经开始着手攻克相关难题,期待我国凭借氮化镓等材料技术优势,早日实现第三代半导体真正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