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与三星和解,三年OLED专利博弈落幕
京东方宣告其与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达成全球和解协议。至此,持续近三年的中韩面板行业巨头专利纷争正式终结。
本次和解的核心内容是一项价值约1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48.54亿元)的专利许可协议。此数额低于三星显示最初提出的2万亿韩元诉求,高于京东方初始提议的5000亿韩元报价。据行业信息披露,专利许可费用将按照京东方OLED面板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这一机制使得三星显示能够从京东方服务苹果、华为等高端客户的产品出货中获取持续性收益。
作为在手机、电视等五大显示领域均占据全球出货量领先地位的企业,美国市场是京东方对接高端供应链的重要渠道。若遭受长期市场禁售,将直接影响其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此次和解不仅有效规避了潜在市场风险,还节省了每年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诉讼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领域。三星显示的妥协同样基于现实利益考量。作为OLED技术领域的早期开拓者,尽管三星显示在市场中仍保持优势地位,但京东方的快速崛起已对其形成实质性竞争压力。
显示市场调研机构UbiResearch(优必锐咨询)在近期发布的《超越移动(Beyond Mobile):IT OLED技术与产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全球IT用OLED出货量将从2025年的2400万台增长至2029年的5300万台”。
该报告分析,包含OLED材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在内的IT OLED出货量,未来四年将进入结构性增长阶段。
企业层面的出货量展望也呈现显著变化。三星显示作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显示器用OLED面板的最大生产商,预计将稳定维持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正形成以LG显示、EverDisplay、京东方、Visionox(维信诺)等企业紧随其后的追赶态势。
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则显示,2025年二季度,三星显示以37%的市场率稳居OLED面板市场第一,中国京东方以15%的市占率排名第二,如果加上维信诺(14%)、华星光电(9%),中国厂商的份额将达到38%。
目前,三星显示投资约4万亿韩元用于研发的第8.6代OLED生产线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试生产,预计将于明年年中左右开始量产。而京东方、维信诺和TCL华星光电也都已投资8.6代OLED生产线,且京东方的量产时间还有望超越三星,成为全球首家启动8.6代OLED产线量产的厂商。
京东方与三星显示的和解协议,最直接的体现是显著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案例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维权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正如知识产权领域专家所指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构建,根本上依赖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京东方凭借千亿级研发积累赢得平等谈判地位,充分证明在国际专利纠纷中,“主动维权”的策略与“技术储备”的实力同等关键。而三星显示从“诉讼对抗”转向“许可合作”的转变,也反映出技术领先企业在产业成熟阶段的理性选择 —— 相较于陷入无休止的法律纠纷,通过规则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更符合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