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造高超音速导弹?凌空天行“驭空戟-1000”量产
关键词: 凌空天行 驭空戟-1000 高超音速飞行器 成本革命 军民融合
近日,一则“四川民企造出高超音速导弹”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和军事圈引发广泛关注。

图源:视频截图
据悉,成都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空天行”)确认其自主研发的“驭空戟-1000”高超音速飞行器基本型已实现量产,智能型正加速研制中。
民企也能造高超音速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长期被视为大国战略博弈的“皇冠明珠”,传统上由国家主导、军工集团承研。然而,凌空天行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民营航天企业,竟能推出射程达1300公里、速度高达7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令人震惊。从公开资料看,“驭空戟-1000”采用乘波体气动构型,结合多片狭长边条式弹翼,既继承了类似东风-17的先进滑翔设计理念,又通过创新布局增强气动控制能力。其尾部配备微型姿控喷口,具备末段机动与加速能力,显著提升突防效能。
更关键的是,该飞行器据称已具备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能力——这意味着其集成了末段主动雷达或红外导引头,突破了高超音速条件下制导系统抗干扰、高精度定位等世界级技术难题。过去,这类技术仅限于国家级重点项目,而如今却已“下放”至民企,自然受到广泛关注。
成本革命:用汽车产线造导弹?
凌空天行强调,“驭空戟-1000”通过三大路径大幅降低成本:一是采用车规级商用芯片替代军用定制器件;二是借用汽车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组装;三是利用民用建材产能制造结构部件。公司宣称其成本可降至传统方案的十分之一。尽管“70万元单价”的传闻未获证实,但若属实,将彻底颠覆高超音速武器“昂贵稀有”的固有印象。
这种“降维制造”模式,本质上是军民融合的极致体现:将成熟的民用工业体系反向赋能国防科技,既提升产能弹性,又降低供应链风险。在大规模冲突或消耗战背景下,低成本、可量产的高超音速武器将成为改变战场规则的关键力量。
性能对标国际,战略意义深远
从技战术指标看,“驭空戟-1000”最大射程1300公里、速度7马赫,已超越美国陆军正在列装的“精确打击导弹”(PrSM)和日本所谓“岛屿防卫滑空弹”。后者射程普遍不足1000公里,且缺乏有效末制导能力。而“驭空戟-1000”不仅能打击固定目标,还可猎杀航母编队等高价值移动目标,实战价值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由民企公开发布,可能属于外贸型号或技术验证平台,未必代表解放军现役装备水平。正如业内所言:“这滴水已如此强大,真正的海洋深不可测。”中国军方自研的高超音速武器性能或远超此水平。
责编:Jimm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