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预测iPhone铰链成本暴跌,立讯精密被列为潜在供应商
关键词: 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 苹果折叠屏铰链 供应链格局 苹果 立讯精密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24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9%。这主要是领头羊三星表现不佳,此外OPPO削减了部分主打性价比的翻盖式可折叠手机产量。
从厂商排名来看,2024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TOP7分别是三星、华为、摩托罗拉、荣耀、小米和OPPO。
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2025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4%,到2026年随着苹果进场,出货量将大幅增长。
铰链作为折叠屏手机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通常达20%-30%。尽管苹果公司尚未正式发布可折叠iPhone,但其核心部件——铰链的供应链格局已悄然发生巨变。知名分析师郭明祺于近日发布的最新行业调查报告揭示,可折叠iPhone铰链的平均售价(ASP)将远低于市场预期,而富士康正通过与台湾新竹兴业(SZS)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强势主导这一关键环节。
此外,立讯精密(Luxshare-ICT)被列为潜在供应商,更预示着系统组装商之间的竞争已延伸至核心零部件领域。
铰链成本骤降
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信息,是关于可折叠iPhone铰链成本的重新评估。郭明祺指出,预计量产时铰链的平均售价将降至约70-80美元,这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100-120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相去甚远。
这一“低于预期的平均售价”对苹果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它意味着苹果在可折叠iPhone的定价策略上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提升利润率: 在维持高端定价的同时,更低的部件成本将直接转化为更高的毛利率。
扩大市场份额: 苹果可以选择将节省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制定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加速可折叠设备的普及。
供应链格局重塑
为应对这一成本挑战并掌控核心技术,苹果的供应链策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富士康(鸿海)与铰链技术厂商新竹兴业(SZS)已成立合资公司,专门负责接单并生产可折叠iPhone的铰链。该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订单分配清晰地揭示了新的权力格局。
富士康持有略高的股份,并掌控着合资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标志着富士康不再仅仅扮演“组装厂”的角色,而是通过垂直整合,深入到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中。
该合资公司获得了约65%的订单份额,而传统连接器巨头安费诺(Amphenol)的份额则降至约35%。
郭明祺分析,富士康之所以能获得更大份额,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产能扩张资源和量产爬坡能力。铰链价格的下跌并非源于上游零部件成本的降低,而是装配设计的优化以及富士康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升。
立讯精密入局,预示“组装商的铰链战争”。
报告的另一大看点是,立讯精密最早可能在2027年之后成为新的铰链供应商。这一信息具有双重深远意义。
立讯精密以其卓越的成本控制和工程能力著称,它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从而可能推动铰链平均售价继续下探。
这标志着铰链正在成为系统组装商之间新的竞争前线。未来,能否提供核心部件(如铰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成为组装商争夺苹果订单的关键筹码。这不再仅仅是关于组装效率和良率的比拼,而是向上游核心技术延伸的综合实力较量。
通过掌控铰链环节,富士康不仅锁定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其作为苹果最核心合作伙伴的“护城河”,提升了其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安费诺其份额较小的背后,反映出其对苹果扩张要求的响应可能不够积极。报告推测,安费诺或许正在权衡铰链业务的回报率,相较于人工智能等可能带来更高投资回报的领域,其对铰链业务的投入显得相对保守。
对SZS(新竹兴业)则需重新评估。尽管成为可折叠iPhone铰链供应商是SZS的重要主题,但市场共识可能过于乐观。报告提到需充分考虑以下四点对SZS实际贡献的稀释作用:(1)铰链ASP远低于预期;(2)富士康占据合资企业利润的较大份额;(3)富士康主导发展方向;(4)SZS并未从关键上游铰链部件订单中获益。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供应链的“内卷”最终将带来更成熟、更实惠的产品;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关于技术、成本和话语权的全新博弈。
责编:Amy.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