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TSMC硅光平台的最新信息汇总

2025-07-21 来源:电子技术设计 原创文章
292

关键词: 台积电 硅光平台 COUPE平台 光栅耦合 端面耦合

TSMC在今年的OFC、ECTC、VLSI等大会上先后报道了其硅光平台的最新进展,包括不同耦合方案的技术细节与实测结果,展示了其COUPE平台的技术优势与发展方向。小豆芽这里汇总下相关信息,方便大家参考。

从上述顶会的分类也可以看出,台积电硅光平台的研发涉及光学、封装、电学等方向。台积电内部是由多个团队在共同开发硅光平台,在不同文章中涉及到多个关键词,这里先统一罗列出来,方便后续的阅读。
COUPE平台的cross-section如下图所示,PIC的substrate被去除掉,芯片只剩下几微米厚,并且在PIC内加工出TDV, 用于电信号在垂直方向的传输。PIC内含有6层金属(一般硅光平台为两层金属),走线资源比较丰富,并在光栅耦合器对应的背面位置处加工出一层反射金属,用于提高其耦合效率。EIC与PIC通过hybrid-bonding的方式集成在一起(SoIC bonding)。由于EIC-PIC混合集成后的die厚度较小,需要在EIC背面键合一个辅助的硅片, 其厚度为800um,用于解决芯片的翘曲问题。此外,在硅片上表面还可以加工出微透镜结构,对光栅耦合器发出的光束进行整形。
(图片来自文献1)
1. 光栅耦合
COUPE的光栅耦合方案,如下图所示,利用PIC背面的金属层作为反射层(metal reflector),增加GC的耦合效率。在硅片表面加工出微透镜结构,对光束进行整形。光束传播到片外后,再借助于反射镜将光束偏折到水平方向,进入到光纤阵列(FAU)中。反射镜可以将不同位置的光束都反射到同一个FAU不同高度的光纤中,从而实现多排光纤的耦合,提高带宽密度。该双排FAU也是由TSMC加工。
(图片来自文献2)
引入背面的metal reflector后,光栅的耦合效率可提高约0.5dB, 如下图所示。由于辅助硅片的厚度较厚,需要精心设计光栅的发射角、微透镜的曲率、多层抗反射膜的厚度等。最终,整个光栅耦合方案的耦合损耗为1.2dB, 1dB带宽为25nm。引入微透镜与反射镜这些光器件后,并没有导致光栅耦合损耗的降低,1dB带宽提高了5nm。依赖于TSMC良好的工艺控制能力,整个wafer内GC的中心波长可以控制在1.7nm以内。
(图片来自文献2)
进一步,TSMC对该耦合方案进行了可靠性测试实验,测试项包括DH(damp heat,高温高湿)、HTS(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高温存储测试)、MR(multi-reflow, 多次回流焊)和TC(temperature cycling, 热循环)等。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耦合损耗整体的劣化小于0.25dB
(图片来自文献2)
2. 端面耦合
在去年的IEDM会议上(TSMC硅光平台COUPE的最新进展),TSMC公布过edge coupler相关的耦合方案细节,今年的ECTC会议上则展示了更多的测试结果,小豆芽此前对一些数据的疑惑可以得到解释。为了与GC方案加以区分,TSMC将edge coupler的解决方案命名为EPIS-BOE(Electronics-Photonics Integrated System, Broadband Optical Engine)。
BOE可以拆解为5个光学界面,如下图所示:part1为FAU与COI中的SiN波导耦合;part2为COI中光从SiN波导传播到advanced coupler(棱镜),传播方向从水平变为竖直方向;part3中光从COI进入到自由空间,通过透镜进入到COUPE; part4为COUPE平台中继续利用advanced coupler偏折光束,光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方向;part5中光通过PIC背面多层SiN波导的传递,进入到PIC芯片内。关于advanced coupler, TSMC没有公布具体的结构信息,但提及到使用N28工艺加工制造,应该是刻蚀出的棱镜结构。iFAU组件是TSMC利用12寸Si工艺线制造出来的,iFAU与COI均含有40组通道。
(图片来自文献3)
TSMC依次对这5部分的光学损耗进行了表征,需要注意的是,去年IEDM会议上报道的0.1dB耦合损耗,只是针对part1界面使用单根光纤与COI中的SiN波导进行耦合的场景,而不是BOE方案的整体耦合损耗。由于part5是光从多层SiN波导转移到Si波导,其损耗较小,可以控制在0.01dB上下。其它四部分的插损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3)
受限于不同通道间fiber工艺的偏差,part1中的loopback结构耦合插损为1.28±0.18dB。Part2的平均损耗为0.09dB。Part3的测试样本较少,只有三个样品的数据,其损耗分别为1.66dB、1.39dB和1.30dB。损耗较大的原因与advanced coupler的表面加工质量、微透镜的表面加工质量、对准的精度等因素相关。Part4的损耗也比较大,共测试了18组样品,平均插损在1.5dB上下,同样也是受限于advanced coupler的表面加工质量。5个部分合计的损耗在4.33dB上下,性能较差。通过工艺的优化迭代,part1的损耗预期可以优化到0.8dB,part3可以优化到0.8dB,part4可以优化到0.3dB,整个BOE方案的光口方案有望实现在1260-1360nm波段内2dB的损耗指标。损耗的主要因素为多通道FAU、advanced coupler、micro lens等光学组件的表面加工偏差。
3. 电学性能
TSMC的COUPE平台使用了TDV和hybrid-bonding这两项技术,有效减小了金属互联的寄生参数。TDV和hybrid-bonding电阻的阻值偏差可以控制在4%以内,而在MR+TC的可靠性实验中,hybrid-bonding的电阻阻值变化2%,TDV阻值变化3%
(图片来自文献2)
Hybrid-bonding为光电混合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TSMC报告中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场景:
1) TIA与PD之间,driver与modulator间的金属长度缩短,降低了这部分电学连接对系统RF性能的影响
2) 可以充分利用PIC与EIC的金属资源,达到想要的设计效果,例如同样的芯片面积可实现更大的电感,如下图所示
   
3) 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电感,减小芯片面积,如下图所示
以上是对TSMC硅光平台最新消息的汇总,目前TSMC光栅耦合方案的损耗为1.2dB, 主要通过背面的metel reflector和micro lens来提高耦合效率与耦合对准的容差,耦合损耗在可靠性实验中会劣化约0.25dB。而端面耦合方案的损耗目前是4.33dB, 未来通过优化advanced coupler与micro lens表面加工的质量,有望降低到2dB以下。BOE方案中涉及到的光学组件,包括advanced coupler、micro-lens、iFAU等,都是由TSMC在不同的节点工艺下晶圆级加工出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加工能力。无论是grating coupler还是edge coupler方案, 当前展示的都是中间产物,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CPO的可插拔光连接器,引入了微透镜和iFAU, 后续实现可插拔的功能难度上不会很大。此外,两种耦合方案都支持多排光纤阵列,有效提高了光学带宽密度。在金属互联方面,由于采用TDV和hybrid-bonding技术,寄生参数比传统方案减小了不少,可支持更高速率的互联,另外可以充分利用EIC与PIC的金属资源,引入一些新型的3D器件设计,有效利用芯片面积。台积电也在积极探索MRM相关的电路设计,已经有一些初步结果。
 


参考文献:
1. Frank J.C.Lee, "3D Optical Interconnect Design", VLSI Symposium 2025.
2. M. F. Chen, et.al.,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mpact Universal Photonic Engine", ECTC 2025.
3. K. H. Luo, et.al., "Broadband Optical Engine System Integration by 

Wafer Level Process in HPC/AI Era", ECTC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