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TI掀起涨价潮,价格战结束意味着行业复苏?

2025-07-03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381

关键词: 德州仪器 模拟芯片 价格调整 产能扩张 国产替代

国际投行伯恩斯坦的研报印证了这一数据,其指出TI在6-7月间对多款模拟器件实施了高达30%的工艺价格上调,部分数据转换器产品价格甚至翻倍。

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TI)近日掀起的价格调整风暴,正引发半导体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据多方信源及行业分析,这家占据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近20%份额的巨头,于2025年6月正式启动覆盖3300余款料号的全球性涨价计划,此次涨价并非仅针对中国区,而是一次全球性的价格调整。

其调价策略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更折射出半导体行业从价格战向利润修复的战略转向。根据内部邮件及代理商确认的涨价目录,此次调价呈现金字塔式分布:

  • 约9%的料号涨幅突破100%,主要集中于停产料号或极低利润产品;

  • 55%的料号涨幅落在15%-30%区间;

  • 另有30%的料号涨幅低于15%。

值得关注的是,信号链产品成为本轮涨价的核心标的,其中ADC(模数转换器)、运算放大器等关键品类部分型号涨幅超100%,远超市场预期。而前期因价格战降价幅度较大的隔离芯片、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DC-DC转换器等产品,则以20%左右的涨幅符合行业预期。

国际投行伯恩斯坦的研报印证了这一数据,其指出TI在6-7月间对多款模拟器件实施了高达30%的工艺价格上调,部分数据转换器产品价格甚至翻倍。分析师强调,此轮调价的核心逻辑在于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淘汰低效产能、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来实现利润率修复,而非应对短期供应短缺。

价格战止损

TI的涨价决策与其近年来的市场策略密切相关。

2023年5月,该公司曾在中国市场发起激进的价格战,当时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如思瑞浦、纳芯微等被迫跟进降价,以“利润换份额”导致行业毛利率整体承压。TI财报显示,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68.8%下滑至2025年一季度的56.8%;思瑞浦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563.85万元,同比暴跌565.93%;纳芯微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2.65亿元。

过去两年,模拟芯片市场一直受到库存积压的困扰。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全球生活成本危机引发的需求下降,使得制造商面临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但随着模拟芯片行业库存周转天数回归健康水平,叠加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复苏,行业进入修复周期。

中国经销商的反馈显示,民用领域涨价幅度相对温和,但汽车电子相关产品涨幅超50%。多家国内模拟芯片厂商透露,下游客户正密切关注TI涨价的落地情况,但本土厂商尚未出现跟风涨价动作。

行业复苏就快来了?

华泰证券研究指出,TI转而采取“利润优先”的定价策略转变可能重构行业利润链,但需求持续性仍需观察经济大环境及中美市场需求变化。

伯恩斯坦的报告则警告,价格上涨可能无法转化为可持续需求,因为这些上涨似乎更多是由库存重新补充驱动,而非客户需求的真正激增。尽管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数据,模拟销售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温和的同比增长,且行业参与者表达了积极情绪,但分析师指出美国和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不太乐观,以及TI和亚德诺半导体(ADI)的高库存水平是潜在的担忧因素。

分析师认为,价格上涨的预期可能促使客户加速采购,潜在地强化即将到来的上升周期的叙事,并导致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强劲。然而,他们警告称,如果最终用户需求仍然疲软,这可能导致去库存周期比预期更快到来。

600亿美元产能扩张,还得是TI

在启动涨价的同时,TI正加速推进产能布局。

6月18日,该公司宣布将投资600亿美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和犹他州扩建和新建七座晶圆厂(三座先进晶圆厂为新建),包括在得克萨斯州理查森工厂大幅提升300mm晶圆模拟芯片产能,谢尔曼基地的首座工厂也将于2025年投产,重点生产汽车电子所需芯片。这一创纪录的投资计划,叠加《芯片与科学法案》的16.1亿美元联邦补贴,凸显其强化成熟工艺(65纳米至45纳米)产能、保障基础芯片供应的战略意图。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TI的扩产计划与涨价策略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提升高端制程产能满足汽车、工业领域需求,同时淘汰低毛利产品,推动产品组合向高附加值领域迁移。这种“产能升级+价格优化”的双轨策略,或为应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构的主动布局。

国产替代迎来窗口期

另外一些机构则是支持“行业复苏”说法的。

德国分销贸易集团FBDi预计,随着库存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市场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回暖。英国分销商Anglia的营销总监John Bowman也表示,市场回暖的迹象明显,许多供应商担心如果客户现在不开始积压订单,未来交货时间可能会迅速延长。

这表明,模拟芯片市场的供需平衡点正在悄然移动,行业复苏的节奏正在加快。而TI的涨价潮,也为圣邦微、帝奥微等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带来结构性机遇。

以帝奥微为例,其信号链产品与TI涨价料号高度重叠,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数据显示,帝奥微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1.21%,其车规级模拟开关、高精度传感器等产品正加速导入供应链。

中航证券分析认为,模拟芯片行业已进入复苏轨道,国内厂商在工业、汽车等高端领域的替代空间广阔。随着TI逐步退出中低端价格战,国产厂商有望通过技术升级和客户服务,在细分市场构建竞争优势。

伯恩斯坦也强调了TI因价格上涨而失去销量份额的风险,特别是因为一些TI的中国客户已经开始从诸如矽力杰等本地供应商采购,以应对关税不确定性。

这场始于价格调整的产业变局,正成为观察半导体行业周期转折的重要窗口。TI的涨价策略能否如愿重塑利润链?国产厂商能否抓住机遇实现突围?答案或将在未来2-3个季度的需求验证中逐渐明晰。

责编:Lu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