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加速供应链“去中国化”,一至两年内全面替换中国零部件
关键词: 特斯拉 供应链去中国化 零部件替换 供应链重构 车企供应链调整
近日,据《华尔街日报》及多家国际媒体报道,电动车巨头特斯拉(Tesla)已要求其供应商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避免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并计划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全面替换所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今年早些时候已决定停止使用中国供应商为美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提供零件。目前,特斯拉及其供应商已经开始使用其他地区生产的零件替换部分中国制造的零件。
特斯拉的这一决定并非突如其来。自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供应链中断以来,特斯拉便开始意识到降低对中国零部件依赖的重要性。疫情导致的物流受阻和封控措施,使得特斯拉美国工厂的生产受到影响,从而加速了其供应链多元化的步伐。此外,美国近期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也进一步推动了特斯拉去除中国零部件的战略。
供应商积极响应,替换工作已启动
面对特斯拉的要求,其供应商已经开始积极响应。路透社早在4月就曾报道,部分中国制造的零件已经被其他地区生产的零件所替代。这些替代零件主要来自墨西哥、加拿大等北美地区,以及部分欧洲和亚洲国家。特斯拉鼓励中国供应商将生产线转移至这些地区,以符合其供应链调整的要求。

特斯拉model3价值占比及国内核心供应商企业全景图
特斯拉的这一供应链调整不仅涉及零部件的替换,还涉及到整个供应链体系的重构。特斯拉需要与供应商紧密合作,确保替代零件的质量、性能和成本都符合其要求。同时,特斯拉还需要调整其生产和物流体系,以适应新的供应链布局。
多重因素推动供应链重构
特斯拉加速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首先,美中贸易战导致的关税变动使得特斯拉在成本掌控与定价策略上承受极大不确定性。中国长期是汽车零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具备庞大供应规模、低成本与人民币贬值优势,但关税的变动使得这些优势被削弱。
据路透社报道,受关税威胁的影响,特斯拉两年来一直在增加其美国工厂在北美的采购量。本月早些时候,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显示,特斯拉10月份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9.9%至61497辆,扭转了9月份2.8%的增长。其上海工厂Model 3和Model Y的产量——包括出口——较9月份下降了32.3%。
其次,疫情期间的供应链中断让特斯拉深刻认识到降低依赖的重要性。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受阻和封控措施使得汽车产业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特斯拉等车企开始寻求更加多元化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此外,稀土瓶颈和芯片短缺等问题也引发了行业恐慌。这些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不稳定使得汽车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其供应链布局,寻求更加可靠和稳定的供应来源。
通用汽车等车企跟进,供应链重构成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并非唯一一家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车企。据报道,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也已要求其数千家供应商在2027年前终止与中国相关的采购关系,优先采用北美本地或非中国来源的零部件用于北美市场车型。这一趋势表明,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构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汽车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如稀土、电池材料)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汽车企业开始寻求更加多元化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这一过程中,中国车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附:特斯拉国内供应链
动力电池系统
动力电池系统主要包括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方面。国内共有34家供应商为特斯拉动力电池系统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特斯拉动力电池系统国内供应商:

座舱系统
座舱系统主要包括感知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中控系统等方面。国内共有22家供应商为特斯拉座舱系统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座舱系统国内供应商:

电驱电控系统
电驱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机、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控制器(IGBT功率半导体模块)等方面。国内共有10家供应商为特斯拉电驱电控系统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电驱电控系统国内供应商:

充电设施
充电设施主要包括高压电缆、充电线、充电枪、超级充电桩等方面。国内共有18家供应商为特斯拉充电设施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充电设施国内供应商:

底盘
底盘主要包括电动助力转向、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方面。国内共有6家供应商为特斯拉底盘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底盘国内供应商:

车身
车身主要包括车身结构、车门、车身模具、座椅侧围等方面。国内共有12家供应商为特斯拉车身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车身国内供应商:

内外饰
内饰主要包括遮阳板、座椅、玻璃、内饰板、安全气囊、安全带、铝饰条等方面。国内共有10家供应商为特斯拉内饰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
外饰主要包括汽车外饰件、保险杠及前后灯。国内共有4家供应商为特斯拉内饰供应相关材料及组件。内外饰国内供应商:

责编:Lu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