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制程,台积电不玩了?
今年9月,台积电确认关闭新竹科学园区6英寸二厂,并对新竹8英寸三厂(Fab 3、Fab 5、Fab 8)进行产能整合,约30%员工调往南部先进制程厂区。这部分6英寸产能主要服务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的低阶芯片,受全球汽车芯片需求波动影响,近年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0%,且设备折旧已近尾声,关停后可节省约12%的单厂运营成本。
同时,台积电宣布两年内退出氮化镓(GaN)代工业务,该业务属于成熟制程延伸领域,但台积电在全球GaN代工市场份额不足5%,且面临稳懋、英飞凌的激烈竞争,2024 年相关营收仅占总营收0.8%。
受美国撤销南京厂“经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影响,台积电南京厂16nm、28nm 产能面临设备补给难题,不过台积电强调“正与美方沟通”,短期内仍将维持运营。
2025年数据显示,7nm及以下先进制程贡献台积电63%的营收,其中3nm制程产能利用率达100%,2nm制程未量产已获苹果、高通等核心客户订单,预计量产后四年内设计案数量将超3nm、5nm总和。相比之下,成熟制程毛利率不足30%,自然成为资源调配的优先压缩项。
台积电的收缩为竞争对手创造了机会。目前,联电、中芯国际已针对性扩产28nm、40nm 产能,2025年联电成熟制程营收同比增长18%,主要来自原台积电的汽车芯片客户。中芯国际则借助大陆汽车电子需求,将14nm/28nm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
2nm量产在即,1.4nm研发加速
在成熟制程进行结构性收缩的同时,台积电在7nm及以下节点已形成“3nm规模出货、2nm试量产启动、1.4nm研发攻坚”的技术梯队,叠加先进封装产能扩张,持续领跑全球半导体制造赛道。
按照台积电总裁魏哲家2025年10月公开表态,2nm制程已顺利进入试量产阶段,良率表现“符合预期”,计划2026年实现快速量产。该工艺延续FinFET架构改良路线,通过引入更先进的多重曝光技术,相较3nm制程实现芯片面积缩减5%、能效提升15% 的性能突破。
产能布局上,新竹宝山20厂与高雄22厂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2025年底月产能将提升至5万片,单晶圆售价高达3万美元,创行业纪录。客户方面,苹果独占近半数产能,将用于2026年iPhone 18系列搭载的A20芯片;高通、AMD、联发科、英特尔等企业也已锁定产能配额,形成覆盖消费电子与高性能计算(HPC)的多元化需求矩阵。
作为当前主力先进制程,3nm在2025年三季度的营收占比已达23%,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100%饱和状态。除传统高端手机SoC外,英伟达GB200等新一代AI加速器已部分采用3nm工艺,通过高密度晶体管集成实现算力与能效的双重优化。
为应对旺盛需求,台积电计划2026年将3nm月产能从当前的12万片提升至15万片,并同步推出N3E(增强版)工艺,进一步降低功耗10%,主要面向数据中心客户。
与此同时,台积电已启动1.4nm工艺研发攻坚,预计2027-2028年间实现量产。该制程将可能采用全新的晶体管架构,使芯片面积将较2nm再缩减 5%,但面临设备投入与工艺复杂度激增的挑战——单台High-NA EUV光刻机采购成本已突破3.5亿美元,研发总投入预计超50亿美元。
行业分析师预计,台积电将于2026年1月起上调5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价格。TrendForce消息人士称,该公司已于去年9月通知其主要客户。平均价格将上涨3%至4%,但来自台湾的报道显示,最先进的制程节点价格涨幅可能高达10%。
此外,从2026年1月起,2nm制程节点的价格将连续四年上涨。到2030年,最先进制程节点的累计涨幅可能达到两位数,这将影响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其他高要求应用领域所用尖端芯片的成本。
责编:Lefeng.s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