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荷兰安世半导体或已减少晶圆供应,中国工厂“无米下锅”

2025-10-21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140

关键词: 安世半导体 半导体供应链危机 荷兰政府接管 中国出口管制

在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Nexperia)控制权后,一场由地缘政治引发的半导体供应链危机正悄然蔓延。

有媒体报道称,荷兰安世半导体公司可能已大幅减少向其中国工厂供应关键晶圆,导致位于广东东莞的全球最大封测基地面临原材料短缺,生产陷入困境。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也凸显了中荷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深刻博弈。

安世半导体原为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芯片供应商。其生产模式高度全球化:研发与晶圆制造主要在德国汉堡和英国完成,而封装测试则集中在中国东莞、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其中,东莞工厂承担了安世全球约70%的封测任务,年产量超500亿件,员工近4000人,是其最重要的制造枢纽。

然而,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以“防止关键技术转移”为由,依据《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引发中方强烈反制。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安世中国工厂的产品外销路径,使其无法将封测完成的芯片交付给境外客户。

按常理推断,此举应导致中国工厂库存积压、产能闲置。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安世东莞工厂并非“货卖不掉”,而是“无货可卖”。《每日经济新闻》10月18日实地探访发现,尽管订单饱满,工厂却因“原材料短缺”和“员工配置问题”,已从10月起将部分岗位调整为“上四休三”,并大幅削减加班时间。客户和贸易商聚集厂区却提不到货,场面一度混乱。

问题的根源在于上游供应。分析指出,荷兰安世为规避中国出口管制带来的交付风险,已将原本运往中国的晶圆转向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封测厂。这意味着,即便中国客户急需安世芯片,也无法在本土工厂获得优先供应。一位安世中国区内部人士向媒体证实,对华晶圆供应“确实有所减少”,但未说明具体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安世中国工厂并不具备晶圆制造能力,其生产完全依赖荷兰方面提供的晶圆。一旦供应中断,即便闻泰科技有意推动供应链本地化,也面临巨大障碍:缺乏核心设计资料、国内代工厂技术匹配度不足、车规级产品认证周期漫长、客户认可度低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这场供应链危机已产生全球性影响。10月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警告,称若安世芯片供应问题无法解决,欧洲汽车制造业可能面临严重干扰,甚至停产。安世芯片虽非尖端产品,但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替代品认证需数月之久,而多数车企库存仅能维持几周。

面对危机,安世中国于10月19日发布《致全体员工公开信》,强调员工应继续执行国内公司指令,有权拒绝未经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示,试图稳定军心。闻泰科技也回应称,中国团队账号曾遭荷兰方面短暂封锁,目前已部分恢复,公司将“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确保国内客户供应。

然而,问题的本质已超出企业自救范畴。这是一场涉及国家主权、技术安全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复杂博弈。尽管双方在技术主权和企业治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都意识到全面对抗将导致“双输”局面。

当地时间10月19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表示,他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与中国政府官员会面,讨论如何解决围绕计算机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僵局。

卡雷曼斯强调,荷兰的行动并非针对中国,也非与美国“联手”施压,而是旨在保护欧洲的技术资产与产业安全。他同时指出,中国同样是安世半导体的重要市场,中国汽车制造商也高度依赖该公司芯片,“我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不过,他也提到,“我们必须确保安世半导体摆脱当前局面,这符合美国、荷兰、欧洲和中国经济的利益。”显然,此次安世半导体事件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责编:Jimm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