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富士康收购采埃孚动力总成技术部门计划停滞,或将探索新合作模式

2025-10-17 来源:爱集微
63

关键词: 富士康 富士康收购采埃孚 E 部门 埃孚(ZF)集团 富士康造车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据摩根大通作为富士康交易顾问准备的文件显示,富士康对德国顶级汽车供应商采埃孚(ZF)集团旗下动力总成技术部门(内部称为E部门)的股权收购计划,在历经两年的推进后,于上月陷入停滞状态。这一计划的搁浅,主要源于双方在估值预期上存在巨大差距,以及该部门高于预期的债务负担。

收购计划及估值分歧

富士康一直致力于拓展其在汽车领域的业务版图,而采埃孚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动力总成技术部门在汽车传动系统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此次收购计划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市场机遇。

然而,在收购过程中,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据摩根大通准备的文件显示,富士康的尽职调查将E部门的估值区间确定为15亿至25亿欧元,显著低于此前35亿欧元的预估。更关键的是,在完成尽职调查后,发现该部门的股权价值竟为负值,与早前估计的13亿欧元正股权价值形成巨大反差。这份题为“Project Verde - 讨论材料”的9月份文件在财务发现旁空白处批注:“若股权价值为负,则无交易可言。”

债务问题凸显

尽职调查同时揭露,E部门的净债务高达41.77亿欧元,比预期高出近90%,其中9.447亿欧元的额外养老金负债是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背负高额历史收购债务的采埃孚集团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采埃孚集团在近年来的多次收购中积累了大量债务,而此次E部门的高债务负担进一步增加了其财务压力。据内部消息人士称,这一发现促使采埃孚集团重新审视其分拆动力总成部门的计划,并最终决定放弃分拆该部门的计划,转而寻求其他方式来优化其业务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

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尽管收购计划受阻,但双方并未放弃合作的意愿。据相关报道,富士康与采埃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以实现互利共赢。这种新的合作模式可能包括技术共享、联合研发、供应链协同等多个方面。双方希望通过这种灵活的合作方式,能够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富士康执著于造车

近年来,富士康对造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其对造车的执著可以追溯到其创始人郭台铭的早期愿景,即“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汽车?”

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不仅局限于整车制造,还涵盖了电池、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例如,富士康与恩智浦半导体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互联车用平台。此外,富士康还通过收购和合作,逐步完善其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如收购采埃孚汽车底盘50%的股份。

如下为富士康造车经历盘点:

2005年:富士康以3.7亿的价格买下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正式涉足车用电子用品的制造。

2010年:富士康接下特斯拉供应链的订单,成为其主要供应商之一。

2013年:富士康成为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供应商。

2014年:富士康与北汽新能源共同组建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2015年:富士康联合腾讯控股、和谐汽车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企业“和谐富腾”,但该项目最终失败。

2016年:富士康放弃和谐富腾项目,但并未脱离汽车行业。

2017年:富士康在汽车相关和出行领域大量投资,先后投资入股滴滴出行。

2018年:富士康参与小鹏汽车B轮融资。

2020年10月:富士康与裕隆共同发布“MIH EV开放平台”。

2021年10月:富士康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新车,即Model E、Model C和Model T。

2021年11月:富士康从电动汽车公司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购了一家工厂。

2022年:鸿华先进(富士康旗下电动汽车品牌)的Model C公布量产版本,预购32小时订单突破1.5万辆。

2024年9月:富士康进一步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其被收购的夏普展示了一款名为LDK+的纯电动概念车。

2024年:有传闻称富士康有意收购日产,但未获官方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