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参议院推AI芯片“美国优先”:先供本国,再卖中国
关键词: 美国AI芯片优先内供法案 AI芯片出口管制 美国科技竞争力 AI技术主导权 本国优先策略风险
近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引发全球科技界广泛关注的新法案,要求以英伟达、AMD为代表的本土人工智能(AI)芯片制造商,在供应高端AI芯片时必须“优先满足美国企业需求”,方能向中国等非盟友国家或地区出口。
根据该法案内容,美国政府将赋予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权力,对高性能AI芯片的出口和国内分配进行协调。在特定情况下,如国内AI产业面临供应短缺或国家安全需求上升时,政府可要求英伟达、AMD等公司优先向美国本土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及国防承包商供货,限制其向海外客户(尤其是非盟友国家)大规模出货。
此举被广泛视为美国应对中国AI崛起、确保技术领先优势的又一关键措施。美国参议院相关议员在辩论中直言:“我们不能一边投入数百亿美元补贴本土芯片制造(如《芯片与科学法案》),一边却让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大量流向潜在竞争对手。”
作为该法案的共同提案人之一,来自印第安纳州的共和党参议员Jim Banks指出,此法案意在增强美国在尖端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对中国以及其他被其称作“敌对国家”的出口加以限制。
另一位共同提案人、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称,参议院采取这一举措,是为了保证美国客户,涵盖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在采购最新的AI芯片时,无需被迫排在中国科技巨头之后苦苦等待。
美国推动AI芯片“优先内供”的根本逻辑,在于维护其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的主导权。AI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最重要的通用技术,而算力是AI发展的基石。通过控制高端芯片的流向,美国不仅能在军事、情报、网络安全等领域保持优势,还能主导全球AI标准、算法生态和产业应用方向。
然而,这种“本国优先”策略也存在风险。过度保护可能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下降,市场反馈延迟,反而削弱长期竞争力。对此,美国科技界领袖及组织批评有关法案,指斥将限制竞争及弱化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该法案最终能否正式成为法律目前仍充满变数。众议院在今年9月已通过了其自行拟定的版本,且该版本中并未包含出口管制条款。接下来,两院议员需就最终方案进行谈判协商。
责编:Jimmy.z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