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对芯片出口设限
关键词: 台湾地区半导体产品出口管制 南非半导体贸易 全球供应链影响 半导体产业泛政治化 一个中国原则
日前,中国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下属 "经济部" 发布公告,宣布对输往南非共和国的47项半导体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根据公告内容,上述管制措施自公示期满60日起正式生效。
具体管控范围涵盖集成电路、晶体管晶粒及晶圆、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光罩式只读内存混合集成电路等核心半导体器件,涉及海关编码8541.10.10.00-6 等关键税则类目,所有出口行为均需通过 "经济部" 专项核准程序。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此次管制措施是对南非近期调整涉台机构设置、变更机构驻地及签证政策调整等行为的回应,“非技术封锁,而是表达政治立场”,若南非采取报复性关税,长华、日月光等在南设点的封测企业恐面临机台搬移风险。
彭博社等国际媒体将此举措评价为 "非典型强硬经济反制手段",凸显了当前两岸关系与国际经贸交互背景下的特殊政策动向。
依据南非共和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大陆对南非半导体产品出口规模已达中国台湾地区的3倍之巨,而台湾地区对南非半导体产品年度出口额仅约400万美元,在全球半导体贸易体系中所占份额不足0.01%。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非半导体供应链体系对台湾地区直接出口的依赖程度较低。根据南非专业科技媒体《技术中心》援引行业专家分析,南非市场流通的涉台芯片电子设备多通过爱尔兰等第三地转口贸易实现,此类间接贸易并不在台湾地区出口管制权限范围之内。即使在半导体需求较为集中的汽车制造领域,跨国车企普遍采用全球化分散采购策略,单一经济体的出口限制措施难以对其供应链稳定性构成实质冲击。南非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首席执行官米克尔・马巴萨明确表示,目前尚无法评估该管制措施对本土制造业的实际影响。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此次事件如果继续发酵,将有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带来蝴蝶效应。例如,南非若提高PGM出口关税或设置出口配额,将直接推高钯金价格,增加3D NAND、DRAM电容制程成本,相关企业将不得不启动替代材料验证。南非也是氦气主要产国之一,芯片出口摩擦若波及矿业,可能加剧氦气现货紧张,影响台系线焊与光纤厂。同时,台湾把“政治敏感国家”清单正式写入贸易法,未来不排除对更多非美系地区实施差异化管制,IC设计公司需重新评估区域安全库存。
面对台湾地区的出口管制措施,南非外交部第一时间回应,强调其供应全球85%的铂族金属(PGM),包括芯片制造关键材料钯与铑,“任何对南非的贸易限制都将反噬半导体本身”。南非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平・菲里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南非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交往严格限定于非官方、非政治范畴,并表示愿遵循国际通行规则,通过双边协商机制处理相关经贸问题。贸易部长帕克斯・陶则表示需对具体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后再作正式回应,这种克制态度从侧面印证了该管制措施的实际影响力有限。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4日例行记者会上严正指出,台湾地区此举本质上是将半导体产业工具化、武器化的政治操弄,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战。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已占据全球28%的产能份额,在先进制程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完全有能力为包括南非在内的国际市场提供稳定、可靠的半导体产品供应。因此,个别地区的单边管制措施难以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体系产生实质性影响。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的 "泛政治化" 风险。作为全球半导体制造重要基地,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政策调整明显违背了半导体产业 "技术开放性、供应链全球化" 的基本发展规律。产业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将经贸议题与政治诉求相捆绑的做法,不仅会损害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国际信誉,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对供应链安全的过度担忧。这种担忧或将加速各国推进供应链区域化布局进程,从长远来看将削弱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责编:Lefeng.s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