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大战全面爆发!华为小米百度字节跳动集体布局 连OpenAI也在密谋入局
关键词: AI眼镜 AI眼镜大战 华为 小米 AI显示眼镜 AI眼镜市场
近期,AI 眼镜热度持续攀升,成为科技界焦点,众多大型玩家纷纷涌入,据传 Open AI 正考虑开发智慧眼镜等产品,中国星纪魅族几天前也推出旗下首款 AI 拍摄眼镜,正式进军该领域,而与此同时,相关产业链企业也密集揭露相关业务进展。
AI 眼镜被业内人士视为有望成为继智慧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按功能可分为 AI 音频眼镜、AI 拍摄眼镜、AI 显示眼镜 (AI+AR)。
今年上半年,中国 AI 眼镜市场成长迅猛,今年第一季及第二季,中国智慧眼镜市场出货量年增 116% 及 146%。
手机厂商是重要参与者。上周一 (15 日),星纪魅族发表首款 AI 拍摄眼镜 StarV Snap,今年 6 月小米发表首款 AI 眼镜,华为 2021 年推出首款搭载鸿蒙作业系统的智慧眼镜,今年 4 月推出的新款智慧眼镜 2 支援面对面翻译、同声传译等功能。
网络大厂也积极布局,百度去年 11 月发布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 AI 眼镜「小度 AI 眼镜」,阿里巴巴首款自研 AI 眼镜预计年内发布,将在多方面实现突破,字节跳动也被爆料称正打算推出 AI 智慧眼镜。
此外,中国国内也涌现出雷鸟创新、李未可、Rokid 等新创公司,Rokid 的 AI 眼镜 Rokid Glasses 因在大会上被用作提词器而走红。
不过,目前 AI 眼镜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IDC 中国市场分析师叶青清表示,消费级 AI 眼镜走向普及至少需要 3 年到 5 年时间。现有轻量智慧眼镜技术功能集中在语音互动、信息显示等相对单一,且在互动模式、显示技术等方面有提升空间。
产业链企业虽密集揭露进展,但也面临技术难题,如光波导片在技术成熟度与成本控制方面待突破。
叶青清认为,AI 眼镜产业面临硬件基础、应用生态及质量管控等多重挑战,例如硬件存在重量、续航等短板,应用生态缺乏杀手级应用。未来,轻量化眼镜将从单一工具升级为多功能「个人生活助理」,消费群也将不断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