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科研机构退出历史舞台: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被申请强制清算
关键词: 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 强制清算 中国半导体产业 历史成就 转型困境
9月5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一则强制清算案件公告,正式受理关于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的强制清算申请,并指定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担任案件管理人机构,刘雪瑜律师为主要负责人。此次强制清算案的申请人为上海汇盛实业有限公司,案号为(2025)沪03强清596号。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除本次清算案件外,还涉及其他立案信息,经营早已陷入停滞。
天眼查信息显示,该研究所目前状态为“吊销”,这家曾在中国半导体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老牌国有研究机构,尽管曾是行业内的技术先锋,但因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迭代,其业务逐渐萎缩,最终走向被申请强制清算的结局,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奠基者之一
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的历史可追溯至1974年1月,是我国最早研制和生产半导体器件的单位之一,隶属于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原上海元件五厂六车间扩建而成,其业务涵盖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及生产,专注于半导体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服务能力。
该研究所曾创下多项国内第一:
1979年9月,联合上海元件五厂、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等单位,成功仿制出国内第一块单片8位微处理器8080A,填补了国内微处理器领域的空白,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的表彰。
1976年起,与上海无线电十四厂、上海元件五厂合作,在MOS工艺基础上突破氮化硅和多晶硅生长、等离子刻蚀等关键技术,采用硅栅自对准技术研制出等平面硅栅工艺,并成功量产存储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计算机接口电路等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9年,创办《上海半导体》期刊并全国公开发行,有效促进了半导体行业的技术交流。
1981年,引进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和关键制版设备,成为当时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和制版的主要基地之一。
1982年,建成上海市理化分析可靠性试验中心,为产业链提供器件解剖、失效分析、材料检测等关键服务。
此外在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中,研究所提供的半导体器件保障了计算机高性能计算及卫星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这些历史成就均记录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上海电子仪表工业志》中,见证了其在推动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竞争的落伍者
尽管技术积累深厚,但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作为老牌国有企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体制僵化、创新机制不足、资本运作能力弱等问题。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高速迭代和资本密集阶段,国际巨头垄断先进制程,国内新兴企业快速崛起,该研究所自2000年后鲜有技术突破公开,其位于静安区胶州路397号的基地也早已停产。
此次强制清算程序的启动,依据《企业破产法》,管理人将依法清查其资产与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事宜,标志着这家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国有研究机构将实质退出历史舞台。
其兴衰历程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典型轨迹:从1970-1980年代国有机构承担技术攻坚,到1990年代后市场化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再到2020年代资本与技术双密集的激烈竞争格局。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的落幕,为行业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技术积累是起点,而持续的创新机制、灵活的市场响应和强大的资本支持,才是企业长久生存的关键。
责编:Luff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