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马斯克“金色擎天柱”首曝, 仿生手细节逼真

2025-09-05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67

关键词: 特斯拉Optimus 金色擎天柱 人形机器人 通用机器人技术 行业竞速

近日,一则短视频拍下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最新版本,视频中,通体香槟金涂装、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缓步走向茶水间,只为帮客人拿一听可乐。这款被网友称为“金色擎天柱”的机器人,其高度仿生的手部设计尤为引人注目,五指纤长、关节线条与真人几无二致,引来围观者此起彼伏的手机快门声。

“金色擎天柱”“第三代原型”“Optimus 3”的关键词迅速出圈。这段画面由Salesforce创始人兼CEO Marc Benioff随手拍下,地点在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Marc Benioff表示,“埃隆的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来了!实体Agentforce革命的开端,以20万到50万美元的成本承担人类工作,彻底改变了生产力!”

当Benioff在视频中下达“带我去找可乐”的指令时,金色擎天柱并未立即行动,而是停顿数秒后,马斯克提醒道:“我们需要后退一些,给它留出空间。”随后,机器人以流畅的步态向前移动,其腰部关节的紧凑设计与膝盖处的伺服电机优化布局,让动作更接近人类自然行走的姿态。

尽管步态仍存一定机械感,但其手部设计成为焦点——手指纤细灵活,形态与人类手掌高度相似,关节动作也更接近自然生物力学结构。

从视频特写镜头可见,这双手不仅拥有逼真的皮肤纹理、关节褶皱,甚至连指甲轮廓都清晰可见。

据特斯拉此前技术披露,Optimus手部已历经三代迭代。最新版本通过将执行器移至前臂、以电缆操作手指的方式,模拟人类肌肉与肌腱协作机制。相较初代11个自由度的设计,第三代手部自由度提升至22个,传动系统也升级为行星齿轮箱与丝杠混合方案,显著提升了精度与负载能力。网友评价称:“这双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AI反应速度仍有提升空间。”

除手部外,“金色擎天柱”在腰部与膝盖关节处也呈现更流畅的线条设计,机械部件的外露感较此前版本大幅减少。结合马斯克两个月前宣布的“Optimus V3将实现与人类无异的灵活性”等表态,外界普遍猜测该版本或为第三代机器人原型。

特斯拉前副总米兰·科瓦茨(Milan Kovac)年初展示的Optimus测试视频中,机器人已能完成手臂自然摆动、脚跟至脚趾连贯步态等类人动作。

分析认为,特斯拉正通过持续优化运动控制算法,逐步缩小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在动态平衡、精细操作等方面的差距。

战略转型:80%价值押注Optimus

此次曝光的Optimus进展,与特斯拉近期发布的《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形成呼应。

马斯克在X平台公开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而非传统汽车业务。他强调,Optimus的目标并非“取代人类”,而是承担重复性、危险性工作,以解放人类劳动力。

量产计划方面,马斯克透露,2025年Optimus产量将突破1000台,2026年目标达到5万台,单价约为3万美元。尽管初期大规模量产仍面临成本与技术挑战,但若目标达成,Optimus有望成为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的“通用工具人”。

据内部文件披露,特斯拉采用汽车生产线改造方案,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将机器人本体零件从2000个压缩至400个,同时复用自动驾驶部门的Dojo超算集群训练机器人神经网络。

行业竞速:通用机器人技术加速落地

特斯拉并非唯一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玩家。

就在金色擎天柱引爆舆论的同日,初创公司Figure发布视频,展示其Optimus竞争对手Figure 02完成洗碗机装载任务。从杂乱堆叠的餐具中精准抓取湿滑玻璃杯,到动态调整碗碟摆放角度,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Figure表示,“今天,我们在网站上发布了一篇简短的文章。同一个 Helix 模型,之前能叠毛巾、分拣包裹,现在还能把碗碟放进洗碗机。没有新算法,也没有针对特定任务的工程处理,只是增加了新的数据。”该机器人通过通用视觉语言模型(VLA)自主识别餐具形态、调整抓取策略,展现了多场景适应潜力。

Helix模型通过Scaling Law(规模法则)证明:当训练数据量突破临界点后,机器人可自主衍生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处理快递包裹时,系统会调用装洗碗机时习得的“物体分离策略”;叠毛巾时则复用“柔性物体操作经验”。这种技术路径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异曲同工。

Figure创始人表示,此类“数据驱动+通用模型”的开发路径,或将成为通用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方向。

随着硬件迭代与AI算法的协同进步,通用机器人正逐步具备规模化落地的可能性。

金色擎天柱的曝光,将人形机器人竞赛推向白热化。除特斯拉外,波士顿动力已宣布2026年量产Atlas机器人,亚马逊投资的Agility Robotics则计划用Digit机器人改造仓储物流。中国方面,宇树科技、傅里叶智能等企业也在加速追赶,其产品已具备后空翻、打羽毛球等复杂运动能力。

人形机器人时代的真正到来,或许还需耐心等待,但变革的序幕已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