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2亿美元天价薪酬背后:全球顶尖AI人才争夺战再升级

2025-07-14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
256

关键词: 顶尖AI人才 天价薪酬 AGI竞争 超级智能实验室 中国籍AI人才

如今,超高薪挖角顶尖AI人才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热点话题。

7月1日,Meta公司宣布成立的一个全新机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简称MSL),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开发能够超越人类能力的“超级智能”系统。这一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调整,从传统的社交平台业务向AI技术的深度研发和应用转型。

近日消息,为了打造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开出了高达四年3亿美元的薪酬包,以挖角OpenAI、Anthropic和Google DeepMind等公司的AI研究员。其中,Meta用“天价薪酬”从苹果公司挖走了基础模型团队的负责人、上海交大校友庞若鸣。扎克伯格给出的薪酬包——包括薪资、期权股票,总价到了2亿美元。Meta的这一系列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AI人才争夺战的一部分。

除了Meta之外,谷歌、OpenAI、微软、亚马逊、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都在通过各种手段吸引顶尖AI专家,以确保自身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可以说,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天价薪酬战,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未来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卡位,其背后隐藏着远超短期成本考量的深层战略意图。

互挖“顶尖AI人才”

《财富》杂志指出,全球顶尖AI专家不到1000人,这一数据反映了AI领域人才的极度稀缺性。而且,“顶尖AI人才”的定义是,在OpenAI、谷歌、Meta等公司的核心团队工作过,并且担任团队带头人(leader)。这些顶尖AI人才也成为各大科技巨头的“撕破脸”争夺的对象。

目前,Meta、OpenAI、谷歌等科技巨头正以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薪酬包争夺顶尖AI人才。而Meta更是为了打造新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向一些AI研究人员提供高达四年3亿美元的“天价薪酬”。其中,从苹果挖走的基础模型团队的负责人、上海交大校友庞若鸣,开出了超过2亿美元的总薪酬。这一“天价薪酬”即使在苹果公司内部,也就基本只有CEO库克才能匹敌。

除了Meta之外,其他科技巨头之间也在互挖墙角。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公开指责Meta为挖走OpenAI员工开出了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年薪甚至更高。而面对Meta的高薪挖角,OpenAI并未坐以待毙。据报道,OpenAI已经决定给部分员工加薪,以留住核心人才。

然而,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也表示,尽管xAI试图阻止,但OpenAI仍成功挖走了特斯拉的工程师Ethan Knight。

此外,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国内互联网大厂也在全球范围内挖角AI人才,一场围绕AI顶尖工程师的围猎战正在悄无声息地展开。

从薪酬结构来看,AI人才的薪酬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比如,Meta的AI工程师年薪区间为18.6万至320万美元,而OpenAI的AI工程师年薪区间为21.2万至250万美元。此外,一些顶尖AI科学家的年薪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

当然,并非所有AI从业者都能享受到如此高的薪酬。只有那些在学术界有较高知名度、发过重要论文、并且对AI算法(如预训练、后训练)有深入理解的科学家,才可能被以几百万美元甚至更高的年薪高薪聘请。而对于普通AI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来说,百万美元的年薪仍然是一个“传言”。 

抢占AGI先发优势

实际上,顶尖AI人才争夺的底层逻辑是,抢占AGI(通用人工智能)先发优势。AGI是多模态、推理能力、算力效率的复合竞赛,顶尖人才决定迭代速度。

目前,科技巨头在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都采取了积极的举措来推动AGI的发展。Meta通过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MSL)并投入大量资源,试图在AGI领域占据先机。而OpenAI则通过挖角顶尖人才,强化其在AGI基础设施方面的实力。

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SL)由Scale AI前CEO Alexandr Wang领导,目标是开发超越人类能力的“超级智能”系统。该实验室整合了Meta的AI研究团队、AI产品团队及基础AI研究团队(FAIR),并计划在一年内突破大模型“思维链”瓶颈,构建“个人超级智能”网络。此外,Meta还计划通过开源框架Llama垄断开发者生态,以增强其在AI领域的影响力。

OpenAI也在积极应对Meta的挑战。OpenAI聚焦AGI基础设施,近期从特斯拉、xAI和Meta挖角了四位知名工程师,包括特斯拉软件工程副总裁David Lau、xAI基础设施负责人Uday Ruddarraju等,将强化算力与系统工程能力。

此外,多模态与推理能力成争夺焦点。Meta新团队中60%成员具备多模态技术背景(如GPT-4o架构师余家辉),旨在补齐Llama模型的文本单科优势,实现类GPT-4o的全模态能力;而OpenAI反击挖角Meta多模态专家Angela Fan,形成技术反制。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科技巨头竞争,中国籍或华裔AI人才扮演重要的角色。最近,Meta砸下143亿美元,收购Alexandr Wang所创办的Scale AI 49%的股权,把华裔“天才少年”纳入麾下。通过收购Scale AI,Meta掌控数据标注核心能力,结合Llama开源框架和10亿月活用户数据池,构建从数据到应用的闭环生态。近日,英伟达也斥资4亿美元收购95后华人AI初创企业,不仅利用该公司技术提高GPU利用率,还将包括95后华人王尚在内的核心人才揽入麾下。

如今,尽管科技巨头挖角顶尖AI人才引发了“技术根基掠夺”争议,但毫无疑问这将意味着“AI技术权力”的再分配。由此可见,全球不足千人的顶级AI专家已成为“技术军火”,薪酬是入场券,但长期绑定方才是赢家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