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2023宁夏新型储能产业现状及布局分析(锂电、钠电、钒电、氢能)
2023-06-19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1329

关键词: 新型储能

中商情报网讯:宁夏新能源资源禀赋好、新能源装机规模大、电网调峰需求高、输电断面受限情况较多,新型储能市场需求大。近年来,宁夏不断布局试点项目,新型储能实现新突破。


一、宁夏新型储能总体情况

宁夏健全新型储能政策机制

近年来,宁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引导新型储能科学布局,着力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机制,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2021-2023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促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2022年新型储能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宁夏“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储能市场发展环境。具体政策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宁夏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全国第二

截至2022年底,宁夏累计装机规模90万千瓦,排名全国第二。到2025年,宁夏新型储能将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具备达规模技术应用条件。宁夏十四五新型储能分区布局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宁夏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

1.锂离子电池重点企业

宁夏电力资源丰富,人均发电量居全国首位,大工业用电价格低于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宁夏锂电产业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凸显,已经形成了“原材料→正负极前驱体→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与PACK模组→电池材料回收与利用”的总体完整的全产业链。目前,宁夏已培育宝丰能源、宁夏汉尧等优秀锂电企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宁夏锂电生产基地13个,其中,石嘴山5个,银川4个,吴忠3个,宁东能源化工基地1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石嘴山:为抢抓锂电产业发展机遇,石嘴山市委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把锂电池材料作为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之一,加快推进锂电池产业发展。如今石嘴山市已经拥有锂电池产业链企业13家,其中已形成产能且有产品的企业8家。截至2022年10月底,石嘴山锂电池产业实现产值31.33亿元,同比增长35.75%。


银川:在宝丰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银川。如今,银川市已初步形成了从单晶硅到光伏产品、从电池正负极材料到储能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储能领域,目前汉尧石墨烯、墨工科技等重点储能材料生产企业相继投产试运行,宝丰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项目稳步推进,产业链条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宁夏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分布

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银川市以实际行动助推全市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打造储能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先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GWh钠盐电池储能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与建设,将为银川市带来不低于2GW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以及除装备制造外的优势绿色可持续产业,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宁夏钒电池生产基地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宁夏钒电池生产基地2个,伟力得全钒液流储能系统装备项目解决了清洁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平滑输出的难题;1.2GW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是助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落地的新能源项目。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宁夏氢能发展现状与布局

1.氢能空间布局

依托宁夏丰富的太阳能和风电资源,以宁东基地、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地区为重点,按照氢能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原则,引导氢能产业发展要素向重点区域聚集,着力构建“一核示范引领、多点互补支撑”的氢能产业发展新格局。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氢能生产基地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宁夏氢能生产基地5个,其中,宁东基地2个,石嘴山、中卫、银川各1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宁夏新型储能具体规划

到2025年,宁夏新型储能将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源、网、荷侧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多元化新型储能项目,力争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未来发展规划如下:


1.加快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

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结合国家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区内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布局一批新型储能电站,构建电源出力特性与负荷特性匹配的友好型电源集群,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和容量支撑能力。


2.重点支持电网侧新型储能

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系统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关键电网节点建设新型储能,提升系统抵御突发事件和故障后恢复能力;在输电走廊资源和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地区,如负荷中心地区、临时性负荷增加地区、阶段性供电可靠性需求提高地区等,建设电网侧新型储能,延缓或替代输变电设施升级改造,降低电网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成本;在安全可靠前提下,适时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提升系统应急供电保障能力。


3.灵活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

鼓励具备条件的用户配置新型储能,实现用户侧新型储能灵活多样发展,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提升负荷响应能力,提高用能质量和效率,拓展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围绕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公路服务区等终端用户,探索智慧电厂、虚拟电厂等“新型储能+”多元融合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积极推动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建设,探索推广电动汽车双向互动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和智能高效用电水平。


4.多元推动核心技术进步

开展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等大容量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水系电池等高安全性储能技术,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拓展储氢、储热、储冷等应用领域。结合系统需求推动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开展复合型储能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