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小米向左,魅族向右:雷军与黄章的江湖世仇,迎来终局?
2022-01-24 来源:华强电子网
5651

关键词: 小米 魅族 雷军

       魅族沦落到今天,实在不值得同情。

  近日,吉利拟收购魅族的传闻,在手机圈引发广泛关注。虽然吉利和魅族都没有正面回应,而魅族只是官方微博转发了一篇高通对魅族CEO黄质潘的专访。但此项收购备受圈内外人士的看好,毕竟能被吉利收购,对于魅族来说无疑是当下最优的决策。2021年9月,吉利成立星纪时代公司,宣布要投入100亿元,专攻高端手机市场,收购魅族,也是最简单快捷的路线。

小米雷军和魅族黄章(图源:百度)

  尽管这项收购的最终发展走向,犹未可知,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已大概定调。毕竟,对于如今已沦为手机圈“Others”的魅族来说,存在感正快速消失,其创始人黄章如今的状态,也已然是无心恋战,因为魅族已经被华米OV逼到了崩溃边缘。

  尤其是小米的“腾飞”,对于黄章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魅族对于小米,无疑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在正式做手机之前,雷军曾亲自拜访过黄章,表示想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但最后由于利益关系的问题“不欢而散”,雷军也愤然开创小米手机品牌,与黄章结下了“梁子”,小米与魅族也由此成为“世仇”。


  忽快忽慢的魅族,死于没有“调性”?

  智能手机的战争,最终归结为品牌的战争。从鼻祖诺基亚、摩托罗拉到如今的苹果、三星、华为,以及小米OV的发展史来看,坚持品牌“调性”一路精钻,才有了今天的斐然成绩。而魅族之所以从风靡到衰败,也正是由于乱七八糟的品牌战略,失去了作为优秀品牌的调性所致。

      了解魅族历史的都知道,这家手机品牌的定位一直很模糊。不少手机圈人士都评价魅族就是一个小众的品牌,但急不可耐,非要往大众品牌方向上靠,屡屡翻车,导致如今的自己被华荣米OV边缘化。据市场调研机构BCI公布的数据,2021年1月份,魅族的市场份额仅剩0.1%。且结合统计机构数据推算,如今魅族的年销量大概只有二三百万部,连前五大品牌的零头都不到。

珠海魅族(图源:百度)

  当然,魅族也有风光无限的时候。曾经在2015年,魅族手机出货量超过了2000万部。相比上一年的400万规模翻了几番。这也让魅族一度有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可能是摆脱“小厂”标签,开始跻身大厂行列。

  于是,魅族顿时开展了机海战术,一年发布超过6款新机,欲与其他品牌在中低端智能机市场全面竞争。第二年,在黄章的带领下,魅族甚至发布了10多款新机,几近一月一更的节奏。超快的产品步伐,也让魅族一度失去了过往坚持的品牌调性,即“小而美”,不少粉丝纷纷“取关”,魅族也因此损失惨重,2015年净亏损超过了10亿元。

  品牌调性缺失之外,魅族也犯了与高通交恶的大错。魅族不仅不愿意向高通缴纳专利费,还一度与高通打起了官司,并在圈子内形成“反高通联盟”,这使得魅族一度只能依靠三星和联发科的芯片“过活”。众所周知的是,当年联发科的芯片一直都是“低端货”的代称,魅族依靠联发科芯片打造的手机也慢慢在市场开始坐“冷板凳”,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又拿不到高通芯片的魅族,最终只能在别家手机混得风生水起的情况下,自己黯然神伤。


  雷军向左,黄章向右 “米魅”之争,迎来终局?

  与魅族的毫无“调性”相比,小米的战略一开始就十分清晰,就是打“性价比”市场。虽然这让小米如今想往高端品牌递进更加困难,但小米的的确确是通过高性价比战略在手机市场混得风生水起,雷军也因此获得了“雷布斯”的头衔。反观魅族,如今已经彻底沦为手机界的“Others”。

  这与黄章个人的风格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何传言公司创始人的风格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走向。据了解,魅族创始人黄章身上带有强烈的个人性格色彩,接触过他的人士对他的评价中,往往会强调其偏执和特立独行的性格。因此,业内普遍评价黄章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和罗永浩算是相近的风格,能做好产品,却做不了企业。

  就拿发展模式来说,黄章一味的强调企业内生式的发展,却对外部资本极为抗拒,这使得黄章屡屡错失智能手机的黄金发展机遇。直到2014年,黄章结束闭关回到魅族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资本的重要性,因此他也开始对资本妥协,魅族也很快迎来了阿里的一笔巨额投资。

  可好景不长,2017年阿里彻底跟魅族决裂,并在魅族董事会上提出要撤资,二者之间的这种合作也闹得不欢而散。再加上之后黄章对管理的不上心,导致一系列高管流失,魅族也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反观小米雷军,由于具备丰厚的融资渠道和资源,加之雷军的“互联网+”战略,小米增速凶猛,其互联网思维也在行业内大行其道。再加上小米创立初期就为员工分配了期权,待遇丰厚,也导致很多魅族员工离职跑去小米,从而成就了小米手机的今天。

  如今,魅族沦落到要被“外行人”吉利收购的地步。让人唏嘘之余,对于魅族本身的发展来说,却不一定就是坏事。毕竟,魅族已经在手机行业失了势,再捣腾下去最终也只能落败,不如被汽车品牌收购,成为生态链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至此魅族才有可能继续“发光发热”,而非“油尽灯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