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国钙钛矿电池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
中商情报网讯:钙钛矿电池凭借高光吸收系数、弱光效应好、温度稳定性强、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分布式光伏、柔性可穿戴设备、光伏车顶等领域。与晶硅电池叠层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上限,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光伏技术。
一、钙钛矿电池的定义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钙钛矿型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因其理论转换效率高、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按层叠方式,钙钛矿电池分为单结钙钛矿电池和叠层钙钛矿电池。其中,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与现有技术结合的可行性,是当前产业化的核心方向,而全钙钛矿叠层则代表了低温、低成本、柔性光伏的终极未来。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钙钛矿电池行业发展政策
钙钛矿技术自2021年起连续被纳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文件,明确将其列为“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国家能源局将钙钛矿列入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工程,工信部将其纳入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优先支持方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将钙钛矿光伏电池、叠层光伏电池等先进光伏技术纳入中试平台建设重点方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钙钛矿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1.钙钛矿电池成本构成
单结钙钛矿电池的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占比最大,其中TCO玻璃(透明导电氧化物玻璃)是占比最高的单项材料,成本占比可达33.7%。TCO玻璃是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方法均匀镀上一层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材料,TCO玻璃因其高透光性、导电性以及优异的光散射能力,成为钙钛矿等薄膜太阳能电池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之一。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钙钛矿电池市场规模
近年来钙钛矿电池发展迅猛,已成为光伏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钙钛矿电池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钙钛矿电池市场规模达到约13.2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钙钛矿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37.5亿元,2030年达到95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正处在从“技术验证”向“初期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效率纪录不断突破,但稳定性仍是其大规模商业化需要解决的核心挑战。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钙钛矿电池产线类型与布局
钙钛矿电池产线按产能规模分为研发/中试线、百兆瓦级、准GW级和GW级四个层级,代表企业包括极电光能、协鑫光电、纤纳光电、仁烁光能等。截至2025年,行业已建成3条GW级量产线,其中极电光能全球首条GW级产线已投产,协鑫光电GW级叠层基地部分启用,纤纳光电GW级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覆盖单结及叠层技术路线,宁德时代等跨界企业亦在筹备GW级产线,2026年仁烁光能等厂商有望跟进。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钙钛矿电池重点企业布局情况
钙钛矿电池领域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呈现出专业初创公司引领量产进程、跨界巨头凭借技术协同与生态构建切入、传统光伏巨头聚焦叠层技术的多元化布局态势。单结钙层电池主要由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等专业钙钛矿企业推动,致力于纯钙钛矿技术的产业化。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是目前许多传统光伏巨头选择的方向,它们利用自身在晶硅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优势,通过在现有晶硅电池上叠加钙钛矿层来进一步提升效率极限,被视为突破晶硅单结电池效率极限的主流技术方案。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钙钛矿电池行业重点企业
1.极电光能
极电光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钙钛矿光伏、钙钛矿光电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公司起源于长城控股集团,2018年开始钙钛矿技术研发,2020年正式独立面向全行业发展。极电光能掌握钙钛矿核心科技,目前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商业化应用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协鑫光电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研究、开发及量产工作,致力于实现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通过自主研发配方体系、定制化改良工艺与产业链深度合作,协鑫光电目前保持着2平米钙钛矿晶硅叠层组件转化效率26.36%的世界记录,是目前全球面积最大,效率最高的商用尺寸钙钛矿组件。2025年6月,公司首条吉瓦级钙钛矿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即将面向全球市场推出2.76平米(1.15m×2.4m)、兼具高效率与稳定性的钙钛矿叠层商用组件。
3.纤纳光电
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钙钛矿商业化研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5月,公司以独立第一作者单位在《科学》期刊发表成果,首创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3D层流风场技术(LAD技术),通过理论计算与3D打印构建大面积均匀气流场,将钙钛矿薄膜厚度波动控制在3微米内,残留溶剂减少90%,使百兆瓦量产线组件良率突破98.5%,效率达18.6%,并建成全球首个钙钛矿商业电站(衢州500kWp),高温季发电量比晶硅高31.9%。
4.仁烁光能
仁烁光能成立于2021年底,专注高效率钙钛矿光伏电池的研发与制造,钙钛矿技术全球领先,连续11次创造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效率达到30.1%,大面积叠层组件效率达26.12%,商用平米级组件效率达19.8%。公司量产商用钙钛矿组件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时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与德国莱茵TÜV IEC、中国质量检测中心CQC认证,其可靠性、复杂环境适应性等均位居行业前列。
5.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不断突破,创造并保持着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34.85%的世界纪录,此外,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公司在260.9cm²超大尺寸下实现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33%的转换效率,首次实现可量产尺寸33%的效率突破,继续刷新全球大面积叠层电池效率纪录。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9.15亿元,同比下降13.10%,归母净利润亏损34.0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4.86亿元。上半年,公司光伏产品销售收入306.8亿元,占比93.5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钙钛矿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层层加码,构建完善生态
中国的钙钛矿产业政策已形成一套从国家战略到地方落实的推进体系。在国家层面,钙钛矿技术自2021年起被连续纳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等多个顶层设计,并被明确为“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的重点方向。2023年,政策支持进入密集期,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相继将钙钛矿列入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工程和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优先支持方向。近期,工信部更是发文,明确支持加快钙钛矿材料、钙钛矿光伏电池等中试平台的建设,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扫清障碍。
2.技术突破迅猛,效率纪录频刷新
钙钛矿技术因其高理论效率极限和巨大的降本空间,被普遍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该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实验室效率纪录被接连刷新。例如,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其经国际权威认证的转换效率高达30.1%,这是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首次突破30%的效率大关。在产业应用端,隆基绿能联合高校研发的商业尺寸硅片级柔性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也达到29.8%,获得了国际认证。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在钙钛矿研发上的强大实力,也为产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劲信心。
3.产业资本涌入,商业化进程加速
当前,钙钛矿行业正从“技术验证期”向“产业化初期”过渡,吸引了多方力量积极布局。资本市场看好其趋势,认为这是打破当前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技术创新。一方面,协鑫光电、极电光能等头部创业公司进展迅速,其GW级量产线陆续计划投产,并已在多地建设实证电站验证发电数据。另一方面,隆基、通威等传统光伏巨头,以及中国石油、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也纷纷跨界入场,加速启动中试线建设。业内普遍预计,到2027-2028年,行业将正式迈入吉瓦级量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