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功率器件“护身符”:揭秘表面钝化层的核心科技!功率器件“护身符”:揭秘表面钝化层的核心科技!

2025-09-03 来源: 作者:深圳深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430

关键词: 芯片钝化层 聚酰亚胺(PI) 功率器件 封装钝化技术 智能响应趋势

一、芯片为何需要钝化层?

功率器件(IGBT、SiC模块、GaN HEMT等)长期面临高温、高湿、强电场、机械应力的极端环境。钝化层是覆盖在芯片表面的保护膜,其核心使命是:

1. 阻隔湿气侵蚀:水汽渗透会引发电解腐蚀和离子迁移,导致漏电甚至短路。

2. 平衡热应力:材料热膨胀系数(CTE)失配会引发分层开裂。

3. 调控电场分布:高压下电场畸变会引发局部击穿。GaN器件中界面态陷阱导致动态导通电阻飙升,需钝化层抑制电荷积聚

二、聚酰亚胺(PI):钝化层的全能手

特性

传统材料痛点

PI核心优势

应用效果

耐温性

硅胶≤180℃

400℃不分解

耐受焊料回流工艺

热应力匹配

SiNₓ-CTE=3ppm/℃

CTE≈4.5ppm/℃(近硅)

10万次热循环零开裂

绝缘强度

SiO₂≈10MV/cm

>30MV/cm

击穿电压提升3倍

厚度

硅胶≥50μm

可薄至5μm

热阻降低50%

PI的“超能力”揭秘:

电场自适应调控:改性PI掺杂ZnO,高电场下电导率倍增,自动缓解界面电场畸变

氢键合增强密封PI与SiNₓ形成氢键,填充微孔使湿气渗透率下降90%

三、封装钝化层的技术分水岭

不同功率器件需定制钝化方案:

1. 横向器件(如MOSFET):

k钝化层:钛酸锶(介电常数>200)覆盖导电通道,优化电场,击穿电压提高25%

双层结构:高k材料以及k薄层(如20nm SiO₂),抑制界面电荷注入

2. IGBT模块:

改性PI:非线性电导PI缓解电场集中,使10kV IGBT界面电荷积聚减少60%;

台面保护:PI配合硅胶双层涂覆,有效俘获PN结可移动电荷,降低反向恢复电流(IRRM)。

四、未来趋势:从"被动防护"到"智能响应"

1.智能材料:

自修复PI150℃触发交联反应,膜厚自适应增厚“疗伤”热致变色涂层:温度超限时自动变色并增强绝缘

3. 原子级键合设计

SiNₓ/PI界面氢键工程,湿气阻隔效率提升200%h-BN二维插层,将SiC界面态密度压至10¹¹cm⁻²

总结:钝化层已从简单的"防护膜"进化为-热-力多场协同的智能界面PI的价值在于超薄强韧、高温绝缘、自适应电场让芯片在极端环境下依然游刃有余。

三、封装钝化层的技术分水岭

不同功率器件需定制钝化方案:

1. 横向器件(如MOSFET):

k钝化层:钛酸锶(介电常数>200)覆盖导电通道,优化电场,击穿电压提高25%

双层结构:高k材料以及k薄层(如20nm SiO₂),抑制界面电荷注入

2. IGBT模块:

改性PI:非线性电导PI缓解电场集中,使10kV IGBT界面电荷积聚减少60%;

台面保护:PI配合硅胶双层涂覆,有效俘获PN结可移动电荷,降低反向恢复电流(IRRM)。

四、未来趋势:从"被动防护"到"智能响应"

1.智能材料:

自修复PI150℃触发交联反应,膜厚自适应增厚“疗伤”热致变色涂层:温度超限时自动变色并增强绝缘

3. 原子级键合设计

SiNₓ/PI界面氢键工程,湿气阻隔效率提升200%h-BN二维插层,将SiC界面态密度压至10¹¹cm⁻²

总结:钝化层已从简单的"防护膜"进化为-热-力多场协同的智能界面PI的价值在于超薄强韧、高温绝缘、自适应电场让芯片在极端环境下依然游刃有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