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新质生产力澎湃而起 深圳当勇立潮头
2024-03-13 来源:深圳商报
11849

关键词: 生产力

向阳而生,万物生长。人间正道是沧桑。


时代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


新质生产力,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名词走到了时代发展舞台的聚光灯下。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首提“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再到全国两会期间的再度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深圳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这座城市不辱使命的应有担当。


undefined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所在。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神州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23年,中国GDP规模达126万亿元,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占全球经济份额超17%,贡献全球经济增长32%。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向内看,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仍有待解决,经济结构转型仍然在路上;向外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逆全球化挑战有加剧可能。摆脱原有赛道的路径依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新质生产力来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让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来自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从对外开放到体制改革,从法治水平到营商环境,从激发创新到成果转化,从人才建设到社会支持……一切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都要打通;一切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会条件,都要创造。


新质生产力来自产业转型升级的质变力量。只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来形成驱动,不是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的新型生产要素驱动,才是新质生产力。也因此,传统产业只要能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脱胎换骨、强筋壮骨,就是新质生产力。


新动能、新赛道是新质生产力,新模式、新业态是新质生产力,除旧布新、革故鼎新也是新质生产力。总书记一锤定音:“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undefined



新质生产力大潮奔涌,深圳当勇立潮头。


这是自身发展使然,这是使命担当所在。


从历史发展脉络看,深圳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正在于不断求新求变推动生产力发展。


1980年,深圳衔命而生,以敢闯敢试精神进行大胆探索,从“三来一补”起步,加入到世界供应链和全球分工体系。上世纪90年代,深圳没有固守加工红利,而是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变成全球金融海啸,深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立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深圳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确立为发展重点,8个未来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锲而不舍地进行前瞻性布局,让深圳发展始终有强劲动能接棒前行。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以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低空经济、超高清视频显示、人工智能、电化学储能、高端医疗器械、数据交易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深圳在全国甚至全球走在前列。


深圳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还在于坚持改革,让市场要素充分流动从而释放出更大生产力。


深圳是第一个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率先确立劳动合同制的城市,也是第一个率先进行物价体制改革试验的城市,深圳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40年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并贡献了1000多项改革首创经验。


首创“工业上楼”模式、首推“悬赏制”科研攻关专项,首个确立公司“同股不同权”制、首次立法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优化营商环境迭代推出千余条改革举措……深圳在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上步履从未停止。2023年,深圳商事主体数量已突破400万户大关,创业密度连续八年全国领先,社会活力之蓬勃由此可见。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GDP仅为2.7亿元;2023年,深圳的GDP达到3.46万亿元,44年间增长近2万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深圳创下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以0.02%的全国土地面积占比贡献了近2.8%的全国经济总量占比,深圳如何再创更大奇迹?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undefined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没有现成的模板,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榜样的力量。


展现先行示范担当,深圳责无旁贷。


接续强化科技创新“硬核力”,能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积蓄更大内生动力。


2023年,首台由深圳自主研发的“救命神器”ECMO获批上市。


近年来,深圳积极布局以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建设;引来鹏城云脑Ⅲ、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通过“揭榜挂帅”发起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80.5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8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坚持不懈向基础创新和源头创新不断发起冲击,深圳还会有更大收获。


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既在于要素来源有多广,也在于配置能力有多强,深圳皆可发挥所长。


渣打银行、安盛集团、汇丰前海证券、瑞银集团……在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国际知名跨境金融机构纷纷在前海布局落子;去年年底,深圳成功举办第五次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超380个项目,涉及投资额超万亿元。


深圳,毗邻香港,拥有前海、河套、沙头角等高水平合作平台;处于内外循环的交汇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地。


敢闯敢试,深植深圳城市基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仍须发扬“闯”的精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与国际科研加强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与国际规则和市场更全面地对接,深圳还将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圳就能激发出全社会开拓创新的更大潜能。


产业体系竞争力越强,就越能裂变出新质生产力。


去年,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深圳外贸“新三样”合计出口887.6亿元,同比增长33.9%。出口新动能崛起的背后,有深圳“二十年磨一剑”打造出的新能源产业为支撑。


数据显示,深圳已集聚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整车、核心三电、电池材料以及充电桩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


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诸多产业,深圳皆可大有作为。锚定这些目标,不仅将推动深圳发展铿锵前行,也是为全国作出更多示范、奉献更多经验。


抢占发展先机,领先一步,才有可能领先一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才能赢得胜算。


深圳,一个时刻在飞速奔跑的城市,又一次迎来请缨报国的光荣时刻——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奋勇争先,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勇当尖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