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 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卓越质量
2024-01-02 来源:南方日报
1570

关键词: 制造业

制造业当家

日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第二场报告会在京举行。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


事实上,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让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卓越质量有了明确的“路线图”。该文件明确了增强企业质量意识、提升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四项重点任务共19项具体措施。


根据计划,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产品高端化取得明显进展,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10万家,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1万家、保证级企业1000家、预防级企业100家、卓越级企业10家。


 世界主要经济体竞逐卓越质量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卓越质量是高端制造的标准。卓越质量包括什么内涵?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卓越质量是指理解、满足并超越用户对质量的感知和期望而进行的持续质量改进实践,为用户提供卓越的、富有魅力的质量。


从工业发展史看,经济增长、生产力跃升的背后,都伴随着质量理念、技术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极大促进生产技术进步。


“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将质量作为战略支点,经历从低端粗放到高端精良的质量演进过程,最终通过高品质产品赢得领先地位和国际声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勇表示。


近年来,世界领军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逐步确定了全新的卓越质量理念,卓越质量管理实践被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广泛认可和推行,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打造全球竞争优势的共同目标。


“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双向挤压’严峻挑战。同时,在中小企业中还普遍存在质量观念落后、质量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改变。急需以卓越质量为牵引,对发展方式进行再造,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王勇认为,这是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的战略选择,也是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需要。


“据统计,我国制造业质量损失率较高,近几年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上千亿元。”王勇表示,卓越质量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美国企业实施卓越绩效项目收益与投入比高达820∶1,已有上百万家制造业企业导入了卓越质量管理制度。


为此,《实施意见》提出,增强企业质量意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发挥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作用,提高质量改进效率,增强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同时,引导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需求预测模型,围绕用户需求和期望完善质量目标,不断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和质量提升,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事实上,在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方面,广东已先行先试。目前,广东已有3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计划到2025年实现这一制度在全省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全覆盖。


推广全生命周期质量数字化管理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和实践的深刻变革,赋予卓越质量更多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


质量管理数字化是《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包括推动研发设计数字化、促进生产制造数字化、推进质量保障数字化、加强质量数据管理等内容。


分阶段看,研发设计阶段对企业控制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产品的设计开发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0%—15%,但决定了总成本的70%—80%。


《实施意见》提出,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孪生、可靠性设计与仿真等技术开展新产品质量分析,实现关键质量指标的设计优化,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提升智能化质量策划水平,从源头防止质量风险,解决质量问题。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企业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测”的控制,是保证产品最大程度呈现设计效果的关键。“人机料法环测”稳定性受到人员操作、工艺方法、作业流程、设备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若缺乏数据监控和实时数据分析,将直接造成产品不良率上升。


为此,《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管理;推动企业开展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深化传感器、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应用,依据过程质量指标设置智能预警管控,持续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减少人为偏差。


《实施意见》还提出,推进质量保障数字化。推广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障数字化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质量保障水平;大力推广产品数字化质量追溯、故障预测、保养服务提示等售后服务,促进产品向高端化迈进。


“数字技术赋能是卓越质量的时代特征。”王勇指出,应引导企业更加体系化系统化推进数字技术和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增强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孕育新质生产力。


广东将率先打造卓越质量的样板和标杆


企业是质量管理的主体。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实施意见》提出,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如,采用工程化思维、规范化手段,推动企业评估质量管理能力等级,按照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的路径,渐进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今年9月,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等10个行业组织联合发布了《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标准,构建了由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质量管理数字化、持续成功的能力、质量绩效4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3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全国已经完成百家企业的试点评价工作。广东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试点评估的省份,已完成对53家企业开展评估。从评估结果看,广东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的企业数量占全省试点企业总数的50%以上,优于全国试点平均水平。


王勇建议,按照“贯标、培训、评估、复核”的实施路径,可指导广东企业依据《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定期开展自我评价,以评促改、补齐短板;支持专业机构开展贯标培训和入企帮扶,为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广东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向卓越质量攀升,既有利于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新局面,又有利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以卓越质量为新型工业化塑造更强竞争力,为全国提供样板和标杆。”王勇表示。



相关文章